不容忽视的骨质疏松

发布者:离退休工作处发布时间:2019-12-03浏览次数:2020


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,骨微结构破坏,造成骨脆性增加,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。

我怎么就得了骨质疏松呢?”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。泉州市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勇告诉记者,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不同年龄阶段。而老年人是高发人群,尤其是高龄男性及绝经后妇女。因为女性绝经期及其后的数年,雌激素分泌显著下降,骨吸收远远大于骨形成,骨量断崖式丢失。男性70岁以后,因雄激素分泌的下降,也会出现骨质疏松。

骨质疏松的主要表现

疼痛 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,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,严重时翻身、起坐及行走有困难。

脊柱变形 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。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,腹部受压,影响心肺功能等。

骨折 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,是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,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、腰椎、髋部、桡、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。

吃钙片不等于抗骨质疏松

吃钙片有助于延缓骨丢失和抗骨质疏松,但临床统计资料表明,钙剂的补充不能代替调整骨代谢的抗骨质疏松药物。骨质疏松症较严重的人则应进行药物治疗,防止骨量的进一步丢失,促进骨量增加。

一味地增加钙剂的摄入,忽略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补充,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,增加身体的负担,促进肾结石、胆结石的发生。

骨质疏松治疗方案

调整生活方式 富含钙、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;注意适当户外活动,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;避免嗜烟、酗酒,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;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,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(包括各种关节保护器)等。

骨健康基本补充剂 关于钙剂,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毫克(元素钙量),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毫克。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毫克。故平均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500—600毫克。维生素D成年人推荐剂量为每天200单位(5μg),老年人推荐剂量为每天400—800IU10—20μg)。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剂量可为800—1200IU。但是,如患者伴有肾结石及高尿钙,则应慎用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。

老年人如何预防骨质疏松

张勇给了几点建议:

控制饮食结构,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多。大多数的肉类、谷物、糖、酒、鱼虾等都属于酸性食物,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于碱性食物,健康人每天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应遵守 14的比例。多喝牛奶,多吃豆制品。

吸烟影响骨峰的形成,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,喝浓咖啡会增加尿钙排泄,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,应避免形成上述习惯。

保持生活规律,不熬夜。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,可防止酸性物质沉积,保证代谢的正常进行。

适量接受阳光照射,有利于钙的吸收。多进行户外运动,经常运动的老人平衡能力好,不易摔跤,可预防骨折的发生。太极、快走、扇子舞等老年运动都较适合。

(稿源:中国食品报  作者:郑志强 吴雪琴